让栅栏长出“铁”刺_哲理故事相关作文 哲理故事:大将军,小细
让栅栏长出“铁”刺_哲理故事相关作文
19世纪的北美,有一个名叫约瑟夫·格利登的小娃儿。他家境贫寒,自幼给一家牧场放羊。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,经常能看到他骑着骏马,把鞭子甩得“飒飒“响。
(资料图)
但放羊并不是件轻松的差事。因为羊群经常会冲出由木桩和铁丝围成的栅栏。为此,格利登要翻越一座座山坡,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把窜逃的羊给撵回来。但丢羊事件还是时有发生。暴躁的农场主得知后,轻则扇他两个耳光,重则克扣半年的工钱。这让小格利登伤透了脑筋。
有一天,羊群再次集体“越狱“了。这回,格利登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:羊群从来都不敢选择长有蔷薇的地方作为“突破口“。他反复观察后发现,原来,当羊群取道蔷薇丛时,尖利的蔷薇刺会把它们扎得鲜血淋漓。久而久之,羊群只要看到蔷薇,就唯恐避之不及。发现这个秘密后,格利登眼珠一转:为何不在牧场的四周都种上蔷薇呢?他立即干了起来,但很快发觉这样做太费力了,因为牧场占地数万公顷,凭一己之力,至少得半年才能完成。
那该怎么办呢?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更为简便的方法:把蔷薇枝绑在铁丝栅栏上。本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,但蔷薇枝没几天就枯萎了,羊群再次突围而出。格利登只有无奈地望“羊“兴叹。突然,一个念头掠过脑海:“既然蔷薇刺容易枯,那就换成铁刺吧!“他为这个点子欣喜若狂。很快,他把铁丝截成5厘米左右的小段,再将两头磨尖,然后缠绕在铁丝上。一个月后,他又改进了这种方法:把两根铁丝绞在一起,将尖铁丝夹在中间。这样做的好处是既牢固又耐用。果然,一圈“刺栅栏“令羊儿们毛骨悚然,并成为它们永远都无法平息的噩梦。从此以后,牧场就再也没有丢过一只羊!
接着,这种带刺的铁丝迅速普及开来。许多家庭、单位和公共场所都用它来防盗。它还被编成了铁丝网,用作战地、边境防御网。1872年,因其在社会方方面面发挥的巨大作用,它被评为“改变世界面貌的七项专利之一“!而格利登也彻底告别了他的牧童生涯,因为滚滚而来的财富足够他吃上三辈子了!
对于“羊为何不敢撞蔷薇“这个问题,说到底就是:羊惧怕“刺“扎它。而这刺,则是越尖锐、越耐用越好——不管是蔷薇刺、铁刺,还是其他什么刺。其实,任何一个复杂问题,他就像一堆凌乱纠缠的绳子,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理清头绪,接着层层抽丝剥茧,最终抓住其内核所在。这样,一切便迎刃而解了。
哲理故事:大将军,小细节相关作文
陶侃是晋朝著名的大将军,从军四十载威震疆场,虽然名声显赫,却不仅仅是靠打胜仗赢来的。陶侃为人谦虚谨慎,事无巨细,对生活中的小细节也同样用心。
有一年,陶侃在荆州任刺史,需要造一批战船,陶侃便经常去检查工作。他发现造船时,剩下许多竹头和木屑散乱地扔在地上,于是就吩咐手下人仔细地捡了储藏起来。当时有人不理解,认为堂堂刺史太小气,也有人偷偷取笑刺史大人吝啬。
“后正会,积雪始晴,听事前余雪犹湿,于是以屑布地“。冬季大雪,雪后结冰路滑,陶侃就叫人把木屑取出来铺在路面上,过往行人安全行走,这时嘲笑陶侃的人才明白了刺史的用意。“及桓温伐蜀,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“。后来,桓温伐蜀时,急需造一批大船,结果没有钉船用的竹钉,陶侃听说后,就把储存起来的竹头竹尾拿出来,做成钉子用来造船。
陶侃位及高官,却十分体谅百姓的疾苦,决不允许有人损坏百姓财物。有一次,陶侃外出巡视,发现有人手里拿着一大捆还没有成熟的稻穗。陶侃很严肃地问,你要用这稻穗干什么?“行道所见,聊取之耳“,那个人满不在乎地说,我走在道上看见稻穗,就随便采了一把。陶侃听后大怒,你不种田,却损坏别人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稻田。然后叫人把他抓起来,用鞭子狠狠抽了一顿。
当官免不了有送礼的,陶侃不同于别人,他是有礼必收。“有奉馈者,皆问其所由,若力作所致,虽微必喜,慰赐参倍“。有人送来礼品,他先是询问这物品是怎么来的,如果是送礼者自己劳动所得的,陶侃就高兴地收下,即使很微小也高兴,比如一块家织布,一篮果蔬等。然后,他给予送礼者安慰赏赐的东西则多出数倍。但是,如果送礼者的东西来路不明,或者不是劳动所得,他就很严厉地斥责,并退还送来的礼品。久而久之,许多不怀好意的人不敢再登门送礼。
大将军却注重小细节,而小细节里却能诠释出真正的人品。盛名之下的陶侃,从不居功自傲,而是谦虚自律勤俭节约,总是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,时人曾用“机神明鉴,清廉勤政“八个字概括了他的一生。深受将士和百姓们爱戴的陶侃,最终成为一代名臣。
标签:
关键词: